《水利信息化》
2020 年,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全省水利“补短板、强监管、走前列,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拉高标杆、统筹谋划,全面开展宁波市智慧水利建设。
早谋划,优化顶层设计方案。对标《浙江省水管理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市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省厅“五统一”和全面融入政府数字化建设工作要求, 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水利建设方案(2019—2021 年)》,明确三年智慧水利建设“可看、可算、可调、可查”总体目标,“四横两纵”总体框架、“1112”五大建设任务、“分级分年”组织实施方案、资金技术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
抓统筹,落实共建共享机制。按照“统一立项、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要求推进全市智慧水利建设。 市水利局统一向市发改委立项, 分基础感知建设和软件平台开发两部分,基础感知由区县按照全市统一标准进行建设,软件平台由市水利局统一开发、市县共用。
补短板,夯实基础支撑水平。以水灾害防治、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水工程监管、在建工程管理等需求为导向,补感知短板, 制定以15 类水利工程、21 类监测类别为主要内容的宁波市智慧水利基础感知建设标准,计划建设感知点1 859 个,已完成1 220 个,同时整合水文“5+1”等感知数据形成监测类型丰富、监测手段多样、信息传输稳定、控制安全可靠的水利智能感知体系。 持续推进全局系统数据归集工作,完善水利数据资源目录,加强数据治理,规范数据服务和数据管控,补数据短板,基本构建全行业、全覆盖、全要素数据中心,实现全局数据“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和“一口交换”, 完成水利数据向省水利厅数据中心和市大数据局归集工作,推动水利数据开放,提高水利数据利用率、贡献度。
重应用,提高决策支持能力。聚焦防汛防台。开发建设城市动态洪水风险图系统, 针对宁波市山多水急汛情紧、内涝外潮排涝难等问题, 整合集成县市区洪水风险图成果,扩大洪水风险分析范围,提高预报精度,实现全流域洪水、区域涝水动态模拟和超前预报,同时为规划、国土、城建等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参考洪水风险分级警示图或城市洪水风险图对所处高风险区域的土地进行限制开发或提出更高要求,规避洪水风险。聚焦山洪灾害。开发建设全市山洪灾害短临预报预警系统,以基层山洪灾害防治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监测和短历时气象数值预报等技术为依托,针对提升山洪预警时效性、精确性等难点开展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 每10 分钟自动进行全市全山区山洪灾害预警分析,相比原有传统监测预警方法提前1~3 小时为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域进行预报预警,为区域人员和财产转移赢得时间。 该系统入选全国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和典型解决方案推荐目录。 聚焦统一调度。 开发建设水利工程统一调度系统,解决传统基层单位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按照“以大带小,小小联合”思路探索工程集中管控模式。 以甬江流域核心区、江北区等为试点实现工程集群“统一监管、统一控制、统一调度”,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支撑水利工程科学有效调度,促进调度模式快速转变,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调度水平。 聚焦工程安全。 开发建设宁波市水利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系统,实现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效监管工作格局,做到处处、及时评估风险和随时管控风险,建立实效性、操作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水利双重预防体系新模式。
2021 年,宁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当好“重要窗口”水利模范生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补齐感知和数据建设短板,建设5G、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应用场景,推动信息技术跟水利业务深度融合,争取高质量通过水利部智慧水利先行先试任务验收,为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