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
水利一张图以实现水利数据资源整合应用与共享为目的,以基础地理数据和水利核心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GIS、服务融合等技术手段,对多时空水利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提供标准服务接口,为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快速搭建提供规范、高效、丰富的功能及服务共享,为水利业务用户提供集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于一体的二三维一体化综合展示。
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整个国家全力推进资源整合共享。水利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受限于投资来源不同、建设管理各异等历史原因,水利信息化中存在信息孤岛、业务割据、设施分散、安全薄弱等问题,随着水利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水利部打造了水利信息资源库,这一思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以来,国务院部署开展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2017年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全国视频工作会,对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
一、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1.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总体框架
一是基础设施,要统一机房、统一计算资源、统一存储资源、统一网络。网络统一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统一难度非常大,我们主要是以云计算的技术整合、共享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二是水利数据,真正做到数据共享,难度非常大,我们主要是形成基础数据、共享数据和专题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
三是业务应用,数据最难,业务其次。我们提出了“通过统一整合业务应用的共享平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交换、统一交换管理,力求大家都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建设,实现内容聚合、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
四是安全体系和支撑保障,内网是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及政策标准进行整合,包括资产、人才、机构等方面。
2.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思路
依据数据源分析以及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通过对已有和新建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统一数据模型、统一基础数据、统一数据交换,为水利信息的共享与应用提供来源权威、标准统一、持续更新的水利数据支撑。
水利部的数据由基础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组成,其中水利专题数据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等各种业务数据。在2010年到2012年,水利部开展了水利历史上的第一次普查,动员了百万人来开展水利设施六大方面的普查,取得了一些权威性数据。
通过统一模型对普查数据进行组织,形成基础数据库,再进行统一交换。水利系统专门开发了一套专用的统一数据交换软件,不需要每一套系统开发都经历采集、传输、处理过程,一次就把整个交换形成专门的功能模块,所有其他的系统,都可以调用统一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的交换。
3.数据资源整合方法
采用面向对象的统一水利数据模型对基础、共享和专题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水利数据空间、属性、时间、关系和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统一对象编码、统一数据字典,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规范、权威和高效的数据支撑。
4.数据资源共享内容
对象基础数据:将涉及水利业务应用全局的水利对象基础数据,以及水利对象空间和业务关系等数据,统一纳入水利数据中心,统一向各类水利业务应用提供权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基础数据服务。
应用共享数据:将水利业务应用在其他应用中需要共享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服务的方式,纳入水利数据中心,统一为各类水利业务应用提供权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应用数据共享服务。
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数据资源目录库,提供权威、全面、完整和一致的水利数据资源目录服务。
5.统一数据模型
目前技术指标类的对象类型包括组织54类超过1130万对象,指标数量涉及567种关系和5942个指标项。(如图1)
图1 统一数据模型
6.统一基础数据
统一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水文、水利工程等业务数据,矢量、遥感影像等地理空间数据,共用实时数据,规划、机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公用事务数据,以及行业共享数据。
7.统一数据交换
建设水利统一数据交换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框架,规范交换流程和方法,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机制。